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升级亮相中国科技馆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打造的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于9月16日至25日在中国科技馆206新空间上演。该剧以戏剧艺术赋能科技场馆,将科技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感染力融合,使抽象的科学精神转化为具象的舞台语言,不仅为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打造的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于9月16日至25日在中国科技馆206新空间上演。该剧以戏剧艺术赋能科技场馆,将科技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感染力融合,使抽象的科学精神转化为具象的舞台语言,不仅为
近日,济宁科技馆举办的“科学之夜”活动圆满落幕。作为全国科普月期间科普教育的特色实践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科普市集+科学探索”为核心主题,通过沉浸式场景构建,吸引500组亲子家庭参与,用趣味互动打破传统科普边界,让科学知识在夜幕下变得生动可触,不仅为参与活动的
航空航天科技馆作为大国科技实力的具象载体,其设计逻辑正从 “展品陈列馆” 向 “认知培育场” 迭代。传统 “模型 + 展板” 的静态模式,已难以承载公众对航空航天科技的深度探索需求 —— 数据显示,采用 “场景叙事 + 互动体验” 模式的航空航天展区,观众知识
科技馆作为科学传播的核心载体,其展厅设计逻辑正经历从 “静态展品堆砌” 到 “动态认知建构” 的根本性转变。传统 “橱窗式展示 + 文字注解” 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深度探究与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数据显示,采用 “叙事化场景 + 互动体验” 的科技馆展
主题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与创新思维培育的核心载体,其设计逻辑正经历从 “静态知识灌输” 到 “动态体验共创” 的根本性转变。传统展厅中 “展品陈列 + 文字说明” 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深度参与和沉浸式探索的需求。数据显示,配备互动装置的展区观众平均停留时间较传
国防科技馆作为彰显国之重器、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载体,其设计逻辑正经历从 “静态装备展示” 到 “沉浸体验育人” 的根本性转变。传统展馆中 “实物堆砌 + 文字注解” 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国防科技深度认知与情感共鸣的需求。数据显示,采用 “实物 + VR 互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近日,东营市青少年宫与东营市科技馆分别发布通告,根据国务院2025年国庆、中秋放假时间安排,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双节期间的开闭馆时间进行调整,方便广大市民提前规划参观行程。
课程通过“古法探秘+现代科技+动手实践”的复合模式,带领孩子们从东汉地动仪到现代地震预警技术,沉浸式解锁地球科学奥秘,掌握防震减灾技能。活动现场,课程首站聚焦中国古代科技瑰宝——张衡地动仪。科学老师以“龙珠落蟾蜍”展品实验演示为切入点,揭秘地动仪的“倾倒型装置
近日,人民网董事长、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蓁蓁率队赴百色市科技馆考察调研,双方就AI赋能科技馆建设情况,以及AI空间升级暨“AI科普下乡”规划展开交流。
可步入的“天宫”、能操作的“月球车”、蓄势待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威严列阵的“剑齿虎”装甲车……这些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星海征途·大国重器”航空航天科技展通过“1:1还原+场景化构建”,将航天梦想变为触手可及的体验。自8月16日开展以来,展览参观人
在科技普及与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双重需求驱动下,综合科技馆已从单纯的 "科技陈列馆" 升级为集教育、体验、创新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据行业调研显示,优质的展陈设计可使观众知识吸收率提升 63%,参观满意度提高 58%。当前,传统科技馆普遍存在空间布局僵化、互动形
在数字技术迭代与 “双碳” 战略推进的双重背景下,现代科技馆已从单一学科陈列空间升级为跨领域科普综合体。数据显示,国内数字化科技馆年客流量增速达 15%,家庭与研学群体占比超 60%,但传统场馆仍存在学科割裂、技术空转、体验同质化等问题。深圳科学技术馆以 95
小红下午2:10开始写作业,写作业用了45分钟,她什么时候写完作业?
当人类基因组计划遇上AI制药浪潮,生物科学专业正从"科研后备军"蜕变为产业创新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我国生物经济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带动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年增长23%。本文将为你拆解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版图,揭秘那些鲜为人知的高价值赛道。
可步入的“天宫”、能操作的“月球车”、蓄势待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威严列阵的“剑齿虎”装甲车……这些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星海征途·大国重器”航空航天科技展通过“1:1还原+场景化构建”,将航天梦想变为触手可及的体验。自8月16日开展以来,展览参观人
9月16-17日,北科科普宣讲团原创特色科普品牌“科学脱口秀”受邀荣登2025全国科技馆超级展播月“中国科技馆广场大舞台”,与全国20余省市科技馆同台展演,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注入创新活力。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空间站常态化运营、火星探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背景下,航天科技馆已从单纯的展品陈列空间升级为传播航天文化、激发科学精神的核心载体。据行业调研显示,国内太空科技体验馆年游客量以 10% 以上增速增长,其中家庭游客占比超 40%,青少年群体更
在 “数字中国” 战略与 STEAM 教育普及的双重推动下,儿童数字科技馆已成为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场景。据中国科协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科技馆中 14 岁以下访客占比达 58%,其中数字互动展项的参与率超传统展项 3 倍,但现存场馆普遍存在 “成人化设计”“
值此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之际,为迎接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办,由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多媒体工程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企业——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旦上科”)承接的“特变电工科技馆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顺利竣工交付,并正式承担峰会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但科学教育不仅仅要在学校展开,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需要多部门、多机构的共同努力。